液相色谱常见故障现象剖析

更新时间:2025-04-24 浏览次数:16次
  液相色谱作为现代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技术手段,在诸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。然而,在实际运行过程中,它也可能遭遇各类故障,了解这些常见故障现象,对于保障实验顺利进行、获取准确结果意义重大。
  压力异常是液相色谱较为突出的故障表现之一。当色谱柱被堵塞时,系统压力会急剧升高。这可能是由于样品前处理不当,引入了微小颗粒杂质,或是流动相中的杂质在柱内长期积累所致。比如在分析复杂生物样品时,未过滤干净的蛋白质沉淀等极易造成柱堵,轻则使基线波动剧烈,重则直接导致压力超限,仪器无法正常工作。反之,若系统存在泄漏,如管路接口松动、色谱柱被腐蚀穿孔等,压力则会明显下降,同时伴随流动相流量不稳定,影响分离效果。
 

液相色谱

 

  峰形异常也是常见问题。拖尾峰现象时有发生,这通常与固定相和样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。例如在反相液相色谱中,若流动相pH值不恰当,碱性化合物易与硅胶基质表面的残余硅醇基团发生吸附,致使峰形拖尾,不仅降低分离度,还可能使定量准确性大打折扣。前沿峰同样令人困扰,多因样品过载,超出色谱柱的承载能力,导致部分组分快速流出,无法有效分离,在药物分析中,若未经精确稀释的药液进样,就可能出现此类情况。
  保留时间变化同样不容忽视。流动相组成细微改变,如溶剂比例波动、添加剂浓度变化,都会使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发生偏移。在梯度洗脱过程中,若梯度程序设置错误或泵混合不均匀,原本规律的保留时间序列会被打乱,给物质定性带来极大困难。此外,柱温波动也是影响因素之一,温度升高,分子扩散加快,保留时间可能缩短;温度降低则相反,所以在无恒温控制或温控失效时,保留时间稳定性难以保证。
  检测器故障也会引发多种异常。紫外检测器光源能量减弱、波长校准偏差,会使检测灵敏度下降,原本明显的吸收峰变得微弱甚至消失,在痕量分析中,这可能导致目标物漏检。而荧光检测器的光电倍增管老化、增益失调,会造成荧光信号采集失真,影响对荧光物质的精准测定。
  液相色谱的故障现象多样且相互关联,从压力、峰形到保留时间、检测环节,每个部分的异常都需细致排查,方能确保这一精密分析工具持续高效运转,为科研与生产提供可靠数据支撑。
返回列表
上一篇没有了